丧事后,每七日祭祀一次,称为“做七”,“七七”是最后一个“七”,称为“破七”。其中“5月7日”是最热闹的时候,通常会邀请道士做“5月7日”道场。所有的亲友都来这里吃“5月7日”大餐。第100天会有100天的祭祀,之后每隔一年祭祀一次“纪念日”,持续三年。每十年行阴寿祭,满百岁。
按照古代丧葬习俗,棺材至少要保存三天。据说,希望死者能够起死回生。三天没有复活,希望就彻底破灭了。事实上,停棺时间长,是因为当时的葬礼繁琐,尤其是皇帝和王公,需要巨大的陵墓和大量的陪葬品,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。此外,父母死后应该一起埋葬。如果父亲死了不知道母亲的坟墓,母亲死了不知道父亲的坟墓,死者应该在找到父亲的坟墓或母亲的坟墓时临时埋葬。很难说棺材停了多久。
近代以后,棺材一般是在“完七”之后埋葬的。人们认为,人们直到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,所以举行了“做七”。这主要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。
佛教认为,作恶多的人会立即下地狱,善事多的人会立即升天。一般来说,灵魂不能立即转世。未转世的亡灵不是鬼,它们是死后在转世过程中的一种身体,等待转世成熟的机会。因此,在人死后的七七个时期,如果孝顺的家人或亲友可以请比丘为他做一些佛事,死者就可以往生更好的地方。因此,佛教主张最好在第七或第七时期拯救死者。如果过了七七期,死者的出世类别已经确定了,再做佛事,只能增加他的福分,但不能改变他的出世类别。如果一个人这辈子做了很多坏事,下辈子注定要被动物照顾。在他死后的七七个时期里,如果有孝顺的亲友为他做大佛事,让他听到僧人念经,立刻忏悔,决定做善事,他就可以不做畜生了。并重生为人。而道士也认为,最好在他的“七魂”还没用完之前救活亡灵。
“做七”时期的具体礼节有很多,各地都有习俗。在广州地区,旧丧风俗的第五个七日,出嫁的女儿必须回来。这一天的费用完全由出嫁的女儿承担。如果死者没有已婚女儿,则由已婚侄女或外孙女代为办理。 .人死后的前七日、第三七日、第七七日,称为“大七”。这天的追悼会有“走七”的习俗,也就是说,在这天的追悼会上,出嫁的女儿、媳妇,一个个灯笼在规定的仪式上如苍蝇一样奔跑,力争第一个跑回家。因为人们认为,一个人虽然死了,但灵魂仍然和活着的人有同样的情感。
做七一般由女婿主持。在浙江地区,举办“做七”就不同了。杭州地区的女婿来组织“5月7日”,而临安、宁波等地的女婿则做“6月7日”。 “5月7日”前一天晚上,“望香台”在多地走红。传说死者到那一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;他将攀登冥界的“望香台”,看看世间的亲人,见见亲朋好友。杭州人习惯将死者的衬衫放在舞台上,用雨伞遮住。苏州周边地方,五点钟,孩子们打开门,连连向西喊三声:“某某回来!”祭祀被称为“五更夜饭”,这种仪式被称为“五更”。天亮后,丧家要求店家提前用花纸绑房子。门窗、厅堂、庭院栏杆、井灶等都非常齐全。它被称为“图书馆”。现在,纸器具被焚烧给死者,让死者在黑道中过上“现代”的生活。第四十九天,要做“破七”。七休之后,孝顺期出来了,死者家属非常看重。亲友参加“破七”祭祀活动。在“端气”日,请道士和僧人做道场,美其名曰“保平安”。因为这一次是为生者祈祷。孩子们念经祈求忏悔后,脱下丧服,换上平时的衣服。
在中国南方的一些民族中,在“做七”时期也有“招待尸体”的习俗。土家族离开棺材期间,每12天举行一次隆重的唤醒仪式。村里和其他村子的青年男女聚集在丧家屋后玩耍、玩耍、唱歌、跳舞,谈情说爱,选择对象。丧舞又称“散愁”、“打丧鼓”,是2000多年前土家族先民发明的一种民间舞蹈。丧舞代代相传,一直流传至今。人死后,尤其是长老归天后的第一夜,丧家便开始了这种丧舞。被邀请的歌手之一打鼓唱歌,另外两个帮忙,唱歌跳舞,在棺材周围跳舞了几个晚上。葬礼舞是为了减轻死者家属的悲痛,解除他们的抑郁,从而达到悲而不悲,痛而不痛的目的。
购墓热线:400-856-6697 -在线咨询